- 恒彩彩票
-
铁路、公路基床和路堤填料压实质量控制 k30、k40、k60地基系数试验
- 符合标准
-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10)
- 性能指标
-
主控形式:低功耗嵌入式系统 主频:≥1GHz 内存:512M 数据导出方式:USB 显示模式:12.1真彩液晶显示屏 分辨率:1280×768背光可调 数据传输方式:蓝牙/ wifi模块 位移测试通道: 4道 位移测试精度: 优于0.1%FS 位移传感器量程: 0-20mm 位移传感器分辨率: 0.01mm 压力传感器通道: 1道 压力传感器精度: 0.5级 压力传感器量程: 0-30MPa 供电模式: 可拆卸锂电池,续航时间≥6h,并可连接汽车电瓶充电使用 操作方式: 触摸屏 存储量: 16G电子硬盘 功率: ≤20W 工作温度: -20~+50℃ 环境湿度: ≤85% 外形尺寸: 340×270×73mm 重量: 1.8kg(含锂电池)
- 恒彩彩票
-
1.主机一体式设计,体积小,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2.12.1寸显示屏,操作显示更直观; 3.采用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测试更准确; 4.引导式操作流程,仪器每一步操作都有相应的提示和说明,直观易上手; 5.仪器软件中智能预警和判稳,现场试验更简单; 6.仪器配备可更换锂电池,并可直接使用汽车电瓶进行充电,适合野外作业; 7.同时支持wifi数据传输和蓝牙无线数据传输,数据上传更加简便; 8.实现二次方程拟合,直观简便; 9.自动生成检测报告,省时省力。
-
- 单桩抗拔试验达到相应要求终止加载,还要不要卸载
需要要缷载,您具体可以参考一下规范 JGJ 106-2014
-
- RSM-SY8基桩超声波CT成像测试仪可否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件的探伤?
RSM-SY8可用于混凝土结构件探伤,钢结构件的探伤需要用我们公司的RSM-NT3钢结构超声波探伤仪
-
- 我们公司购买了你们的很多仪器和软件,一直搞不明白,在RSM静载分析软件中,s-lgp曲线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两个变量在一个坐标系表达时,很难统一比例时,对其中一个变量做对数或指数变换,从而达到能表达的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这个s-lgP,就是在表达位移与当级的荷载的对数关系随时间的变化,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位移的稳定程度。
-
- 请问下管桩的有效桩长需要减去送桩的长度吗? 在分析低应变波形的时候如何判断缺陷类型?
有效桩长:某项目桩基础设计27米桩长,但在实际施工中肯定会有偏差,如果施工后发现27米太长(或太短),就需要截掉基底标高加5~10cm后多余的(或焊接加长),这是有效桩长就是27米减掉截去的部分(或27米加焊接的部分)
低应变中的缺陷类型分为缩径类和扩径类,根据曲线中桩身凸起的反射波的第一个峰值的波形正反向来判断缺陷类型
-
- 恒彩彩票,检测的声速过高,C30混凝土声速能达到4700,甚至5000以上。因为是普遍情况,排除管距测量不对的情况。
波速与龄期等相关因素有关,龄期越久,波速偏高越多,这个波速偏高值正常。与管间距、管斜都有关,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
- 关于锚杆无损检测仪,为什么敲出来的波形上下很不规则,也看不见杆底信号呢?有相关的现场检测教学视频吗?
锚杆采集的波形是加速度信号,高频信号,采集的波形不规则很有可能是和现场杆头打磨不平以及其他现场采集数据效果不好有关,杆底反射信号不是每个杆都能采集得到,当锚杆体系与杆底岩层体系组成为一个体系后,锚杆浇筑质量效果好,锚杆杆体和杆底的波阻抗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阻抗差,从而不会在杆底显现出杆底反射信号
-
- 您好,因为锚杆杆体波速比杆系波速高,是否密实度差的锚杆会比密实度好的锚杆波速高?
对的,密实度较差的时候,钢筋与砂浆接触较差,杆系波速主要测得就是钢筋波速,所以会偏高。但是如果只有一些轻微不密实,对比起密实度完好的锚杆,波速还是略微降低的。
-
- 恒彩彩票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哪些规定?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水平承载力按桩身强度控制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为单桩水承载力特征值。
(2) 当桩受长期水平荷载作用且状不允许开裂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的0.8 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 当水平承载力按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控制时,可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水平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但应满足有关规范抗裂设计的要求。
-
-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 桩身折断;
(2) 水平位移超过30~40mm (软土取40mm );
(3) 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
-
-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哪些规定?
(1)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 倍。
(2)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 倍,逐级等量卸载。
(3)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